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末清初四大冤案中的徐光启十字围下的稻穗秘密(图)

0

在明末清初的四大冤案中,科学家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他们共同见证了津南地区从荒废到繁荣的转变。早在宋辽时期,何承矩便提出了屯田种稻的想法,这一理念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万历年间,汪应蛟推动了军垦民种政策,使得天津沿海地区成为水利灌溉技术和围田耕作方法的试验场。徐光启不仅参与屯田工作,还将其经验总结于《农政全书》中,他通过引入南方优良稻种、采用围田防涝和利用潮汐灌溉等方法,大幅提高了产量。此外,他还研究改造盐碱土,并提出了因地施肥的重要性。

随着后金对辽东战事加剧,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天津作为京都门户和通往辽东要道,其屯田对于京师和战场均有重大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出现了屯田热潮。巡按御史张慎言提出天津屯田奏议,并总结五种开种方法,如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和屯种,以卢观象为代表的人物,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不仅解决了大量流民的问题,也为国家增收谷物,为士人提供了一条功名之路。

此外,在直隶巡按兼提督学政左光斗的委托下,河间府水利通判卢观象试办“屯学”,既培养了人才,又促进了农业生产。这一切都证明,在明末清初,这片土地经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奠定了小站稻成为当地主要作物的地位。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