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夺门之变”这一事件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世学者们对其有着深刻的研究。然而,这次宫廷政变与往昔其他剧烈冲突不同,其完成皇位更替的手段异常和平,以至于几乎没有流血。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取得成功?
有人认为朱祁钰德行不配,才导致他失去了帝位。这种观点得到了朱祁镇复辟后发布的废帝诏书所支持,其中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声名狼藉。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争斗而决裂,他们对对方指责时带有强烈目的和个人恩怨,因此可信度并不高。
事实上,是关于皇位继承的问题导致了朱祁钰失去宝座。当初,他被迫登基,并非完全符合礼法。他为了使这种非正常继承变得稍微合理些,在登基时册封了两岁的小儿子为太子,从而保证当自己百年之后,皇位将归还给他的家族。
随着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的稳定局势,朱祁钰开始享受独特的权力感,并决定保持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要确保子孙能继承皇位。在景泰三年,他废掉了侄子的太子位置,将自己的独生子立为太子,同时改立新贵妃为后,这一系列私心驱动的举措严重损害了他的威望,最终却是竹篮打水无功。
由于在立储问题上的固执态度,即使使用酷刑反对意见,也激化了朝廷中的反抗情绪。由于继承人未确定,一些大臣开始密谋推翻他。而石亨作为北京保卫战功臣之一,因贪婪与另一功臣于谦决裂,而于谦又受到重用,所以石亨选择背叛,为自己重新开启道路。
司礼监的大太监曹吉祥也有类似的野心,与石亨同样寻求权力扩张。一时间,大量官员聚集成团,一场颠覆景泰朝政局面的阴谋迅速形成。当时石亨控制军队,而徐有贞和杨善则掌握都察院,使得中央三驾马车几乎全部落入阴谋者的手中,因此在“夺门之变”中几乎无需流血即达目的。
景泰帝虽然努力想把权力牢牢掌握,但最终却陷入绝境,最终遭遇悲惨结局,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