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晚明大臣、著名文学家,文坛领军人物。他在宦海浮沉近三十年后,在天启初年以布政使之职居家赋闲。随后被召为南京太仆卿,再改太常卿,并于崇祯时晋爵太子太保。
李维桢秉性乐观豁达,交际广泛。他文章恢宏恣肆,每天都有人前往请教。他擅长七言古诗、律诗和绝句,风格多样,从雄浑壮阔到沧桑悲凉,从清远明丽到轻松戏谑等各种诗风都有涉猎。
他博闻强记,与同馆宿耆许穆齐名,有“记不得问老许,不做得问小李”的说法。在文坛上,他位高爵显,《明史》称他负重名垂四十年。他的传世作品在《四库全书》中载有《大泌山房集》,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尤为可贵的是,他在为宦为文生涯中具有同时代崭新的社会道德和文学艺术观念。他尊卑观迥异于当时封建官场的旧秩序、旧观念,对良商善贾并不歧视,以至门人乘机受取富贾金钱,代为求李手笔。这体现了他对晚明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具有开明思想的特点,也折射出重商在晚明开始形成的情景。
惟楚有材是指湖北人的才华,这一词语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虽楚有材”,最早由元代方回所用。此后王世贞等人多次引用,使其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文学上的词汇,更是对人才评价的一种共识。通过李维桢等人的努力,以湖北作家群体闪耀出的光芒证明了这一价值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