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一个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的年轻人,其父亲吴锐不仅乐观豁达,而且深知儿子的才华,因此给他起名为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寄托了父亲对儿子将来能做大官、受皇恩、泽及黎民的美好希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承恩的兴趣开始发生转变,他发现“四书五经”过于枯燥,而稗官野史却充满了情趣。他特别喜欢捕捉新鲜事物和神话故事,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在青年时代,吴承恩沉浸在离奇故事情节中,不顾家人的反对继续追求自己的兴趣。尽管他的行为让家族声誉受损,但他依然保持着狂放不羁和轻世傲物的心态。在二十岁时,他结婚并重新致力于学习,最终取得科举生的资格。这一成就让家族成员感到骄傲,不过后来的乡试考核中,他未能如期考取进士,这次失利对他的打击很大。
随后,在两次科举考试失败以及父亲去世之后,生活中的困顿再加上无法改善状况,使得吴承恩陷入绝望。不过,在病倒期间,他从妻子和孩子们那里获得勇气,再次投身到八股文的学习之中。在第三年的努力下,他终于准备好了参加新的科举考试。但是,即便如此,在1534年的秋季考试中仍未成功。
这两次失利,以及父亲去世,对Wu Cheng'en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认为命运决定一切,而不是个人努力所能左右的事务。在此背景下,《西游记》的问世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这部作品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诗歌、绘画等,以丰富多彩的情节展现唐僧师徒取经故事,并且在民俗学与社会学领域也有显著贡献。
《西游记》图册由清代书法家陈奕禧书写,是一本带有简单文字说明的图画集,它以生动传神的图片展现出故事,使其更容易理解和延伸。这些经历使Wu Cheng'en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并且通过志怪小说表达内心不满。他用自己的血泪编织出了不朽的小说,为抗争残酷现实提供了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