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一年诡异之事:反复国本之争的事件过程
朝臣拥护太子,流言四起。在万历十四年(1586年),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的例子,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愿让自己不喜欢的王恭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洛登基,便以皇长子的年龄尚小为借口推托过去。
朱常洛五岁时,即将被册封东宫,而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刚出生,被加封为皇贵妃,这引发了大臣们对后宫干政和废长立幼的疑虑。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等人纷纷奏请册立东宫,但遭到明神宗的严厉打击,并因此降职。
自此之后,大臣们持续地上书请求尊奉长君,也就是朱常洛。但是,每当他们提出具体时间进行册封时,都会遭到明神宗推迟或拒绝。申时行多次尝试调解,但最终也因无法满足双方要求而辞职。
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大学士王锡爵提议三王并封,以后再择善者为太子,这一建议激起了朝廷上的强烈反对。大臣们认为这一做法是在质疑朱常洛的地位,从而导致了更多的争论和混乱,最终王锡爵也因为这一建议而自劾请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关于国本之争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终只能依靠仁宗即位后的妥协来平息。这场事件不仅揭示了后宫权力的影响力,也展示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