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夺门之变”这一事件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闪耀着光芒。它不仅因其非凡的成功而被后人津津乐道,而且还因为与“靖难之役”齐名,其严重性令人瞩目。然而,与其他历史大事相比,“夺门之变”的特点是,它没有引发广泛的人员伤亡,而是在一种相对和平的情形下完成了皇位交替。这就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夺门之变”为什么能够如此顺利地取得成功?
有人认为朱祁钰德行堕落,因此失去了帝位,这种观点得到了朱祁镇复辟后发布的废帝诏书所支持,其中指控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然而,要知道,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斗争而产生深仇大恨,因此他们对对方的指责往往带有强烈目的和个人恩怨,不足为信。
事实上,是由于皇位继承问题导致了朱祁钰失去宝座。当初,他被迫登基,并未完全符合礼制规矩。在登基时,他册封了两岁大的侄子为太子,以保证自己的家族永远掌握权力。但随着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朱祁钰感受到了权力的魅力,便决定保持他的位置,并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子孙。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掉了原来的太子并立自己的独生子为新太子,同时废除了原配妻子的称号改立新贵妃为皇后。这些私心勾当极大损害了他在朝中的威望,更悲惨的是,他费尽心机却最终竹篮打水,一无所获。
在立储问题上坚持己见且使用酷刑压制反对者,使得许多臣子感到不满。而且由于继承人的命运尚未明朗,一些失意的大臣开始秘密策划政变。一群曾经是功臣但现在受到冷遇的大臣们联合起来,他们包括石亨、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以及都御史徐有贞和杨善等人,他们共同推翻景泰帝,从而实现了“夺门之变”。
当时石亨控制军队,而徐有贞和杨善则掌握了一察院,这使得中央三驾马车中几乎所有关键力量都落入阴谋者的手中,所以“夺门之变”行动几乎无血无泪地完成了政权更迭。
景泰帝虽然努力想要把握住皇权,但结果却自食其果,最终遭到悲惨命运,让人们唏嘘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