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冯胜(?-1395),明初的一名大将。起初,我被称作国胜,又有别名宗异,是安徽定远人。我是冯文质的次子,与我的哥哥冯国用同为元末时期组织武装结寨自保的人物。由于我喜爱阅读书籍并掌握兵法,我很快就投靠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征服更多领土至妙山时,我和我的兄长国用一起归顺于他,被视为亲信。在随后的战斗中,如下滁、和、战三叉河、板门寨、鸡公山等地,我们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在渡江后被授予元帅之职。当我的兄长去世后,他命令我继承他的职位,并担任亲军都指挥。
洪武五年,明军在十五万人的力量下分三路出击漠北。在这场战役中,只有我率领傅友德等人连续获得胜利,最终攻占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并成功控制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西)。我们在十月二十四日班师回朝,这场战争中的辉煌成就使得我们的声望大增。此后,在援助安丰的战斗中,以及决战鄱阳湖及平江的战役中,我们再次展现了不凡的军事才能。
吴元年(1367年),作为右副将军,我从徐达的大将军麾下参与北伐,一直到取下汴、洛、潼关,再次证明了我们的能力。最终,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我与傅友德和蓝玉共同率领二十万大军远征辽东,不仅降伏纳哈出,还建立泰宁、福余和朵颜三卫。这一系列功绩使得我受封为宋国公,并列入“勋臣望重者八人”之列,只略逊于徐达和常遇春。
然而,在平时生活中,我喜欢在打谷场的地底下埋藏许多个大小不同的瓦瓮。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备用,但最终却成为了一种致命错误。在蓝玉案发之后,我也因为与其有关而遭到了处死。而当蓝玉二年后因小罪被处死的时候,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我的亲戚们向朱元璋控告说是我私埋兵器。我虽然曾经是那么忠诚,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皇帝的心怀猜忌。我临死前,将毒药送给家中的女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这个世界,而我的义女以及女儿冯秀梅和冯文敏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直到成化十一年的祥符新昌坊才建起了“冯胜祠”,以纪念这位功高盖世但最终因误会而身败名裂的大将。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不足以弥补那些误解,因为《明史》记载:“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