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灭亡的那一天,文士们却沉浸在晚明时期的奢侈与放纵中。他们拥有一张脸皮,那不仅黑而且厚,但整体而言,这一阶层的人格特点是,不太喜欢吃他人留下的食物。文士心灵敏锐,其耻感比其他人更为强烈,大都宁愿挨饿,也不会吃到手中的饭菜。但是在晚明,他们似乎例外。他们热爱举办派对,热衷于去财主家里白吃白喝。在那些时候,他们满怀雄心壮志,一边大快朵颐美食,一边享受着宾客的笑容和欢声笑语,就像一个共享餐桌的大同世界。
有的时候,明宗室后裔朱承彩会慷慨解囊,用钱来款待文士和妓女。他家里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却没有私自储存,而是隔三差五地邀请文士、诗人或艺人们来家里大快朵颐,他甚至还会举办一次盛大的宴席,让南京的知名学者们齐聚一堂,还有四十多位女子作为伴奏助兴。
即使有人拥有金銮座,在自己的喜庆场合上,也会选择加入这样的派对,因为他们认为,与大家一起分享美味,比起自己独自一人享用,更有趣。而这就是晚明文人的风尚——无论是王伯稠还是林春秀,他们都以此为乐趣,无需任何请柬就能参加这些盛宴。
王伯稠虽然才华横溢,有着“天外有凤凰”的气概,但他的生活方式却让人难以置信。他总是不带分毫,只为了品尝各种佳肴。当别人筹备婚礼或生日时,他也不会介意加入进来,即便是陌生人,他也只需要带上肚子和好奇心,就能随意加入并尽情享受。
这个时代里,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为什么王伯稠这样做,但他只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时代,商业资本主义正在萌芽,而文人的生活已经不再依赖于科举考试或者书籍交易了。他们可能是一些自由撰稿的人,或许还有写诗卖画的人,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时又保持一种高傲自信的态度,不屑于低俗的功利行为。
然而,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叫郑铎,他竟然愿意不断给林春秀提供酒水,并且接受他的骂声,这种事实上的互相尊重让人们感到惊讶。而这种关系,是基于一种深刻的情谊,它超越了社会阶层之间通常存在的一切偏见和界限。
因此,当我们回顾那个充满奇迹与荒诞的晚明时期,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这种跨越常规界限的情感交流。在那里,商业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对文学艺术产生影响,而文学艺术则成为连接不同社会阶级成员之间沟通桥梁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因为这里藏着关于人类行为、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变迁的一系列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