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英宗凭什么叫英宗严嵩的贤与不肖图解其君主之道

0

严嵩,历史上第一个在宦官之末落尽的权臣。他家中子孙曾经自豪地说出——皇室何其富裕,皇室何其快乐。严嵩掌握朝政,总结了三个至关重要的策略。首先,他深谙“阿谀主上得宠”的法则,这意味着他会在日常生活中恭维领导人的威望,让酒桌上的笑声响彻天际,在节日里慷慨馈赠,以此赢得领导的青睐。其次,他巧妙运用“父子合营”的手段。在他的统治下,儿子严世藩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其实权颇为可观。当时年事已高的严嵩不再亲力亲为,而是依靠儿子的智慧和手腕处理国家大事,形成了一种既有分工又相互支持的工作模式,即使有时儿子犯错,也能借助父亲的地位获得宽容和保护。

第三个秘诀便是建立起一套庞大的亲信网络,为自己树立了坚强后盾。在教育、军事等多方面都展现出了他的贪婪与野心,即使死后也要通过买卖来获取好听的谥号。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后辈们而言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门。而当年的招考过程中,严嵋甚至不惜索取私财,为那些并不优秀但愿意付钱的人提供了机会。

然而,不论岁月如何流转,一切荣耀终将随风而逝。嘉靖皇帝即便写下了许多询问,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求助于自己的儿子。但就在这关键时刻,年轻无忌、沉迷女色生活中的严世藩却忽视了父亲的请求。大明帝国正如江河倒灌,最终在1562年的5月,一道士回答说:“国泰民安”之所以难以实现,是因为“贤者未到位”,“不肖者”还未真正退出舞台。当嘉靖追问谁是指代的人,那道士毫不犹豫地指向了眼前的严嵆。不久之后,当年那位骄傲自大的公子看着家族覆灭,只能默默承受苦果。

最后,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汲取教训,它提醒我们做官须慎重,因为聚敛财富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失去人民的心,就像空房子的笏满床,无一例外都会走向绝路。而对于那些滥用职权、损害民众利益的人来说,最终只会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失败。如果有一天有人轻松地提出:“今天下何以不治?”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将面临最终审判,那时候他们才会明白,没有人能够逃脱责任,无人能够避免失败。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