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吃瓜群众对明朝、1644年、1683年的历史事件感到好奇,是否真有其事?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解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政权,其起始于1368年,终结于1644年,国祚276年,共历12帝16世。在1644年北京的沦陷后,崇祯帝自尽,此时北方虽然被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但南方半壁江山仍在明朝控制之下,这些忠于明朝的势力拥立宗室藩王为帝,并建立了南明政权。直至1683年清军收复失地并消灭了南明势力,这段时间里南明延续了39年。
就像晋朝分西晋和东晋,或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一样,一些人认为 明朝的灭亡应该以1683年作为结束。而关于这两个时间点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接下来会逐一分析。
首先,无疑的是 明朝在1644年的灭亡是公认的事实。但有些人认为应以1683年的结束,那么我们来看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以及这些观点基于何种历史基础。
从存在时间来看,即使是地方性或偏安一隅的政权,如东晋103年、南宋152年,也远超过了南明短暂的39岁。而且,在1659年的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北部后,他所代表的政治实质已然名存实亡,因此实际存在仅15周年。再看看其他方面,如疆域不稳定、都城易变以及内部分裂等情况,都表明无法纳入正统史籍中。
与此相比,从另一角度考虑,大量正统王朝如东晋、三国魏、中唐五代十国期间各有其主张,而在这些时期,他们都能长久维持自身存在,而且实现了一定的对立状态。比如东晋能够在五胡十六国乱世中保持中央集权;而到了元末至清初时期,则有金、元及清三代同辉,有着共同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并且互相抗衡,以至乾隆皇帝甚至评价过南宋为“当时大治”之一。
但对于这样烂泥扶不上墙的情形来说,即使拥有最初的一份正统色彩,但由于根本没有达到任何持续性的国家地位,所以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正统王朝,更不用说加入到原本已经完结的大一统时代中的混战之中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只要谈论到“真正”的历史划线,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一年,是最终决定一切命运的——即是1644年的那一年。在这个时候,就连那些曾经想要继续坚守的人们,最终还是无力挽回局面的衰败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称它为“民族危机”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标志着整个帝国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那个伟大的时代走向尾声,而另一个新的世界正在悄然涌现出来。那是一个充满战争、大规模移民以及极端社会动荡年代,那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它改变了我们的未来,还影响了我们今天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强调一下: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一段激烈冲突与深刻变革背后的故事,那么探索更多相关文献资料将是个绝佳选择!
当然,如果把弘光监国视作17个皇帝的话(包括他),那么弘光监国可以算作合法继任者的第一位皇帝,因为他的登基是在1661-1662之间,与他之前两位同时期领袖相比较,他至少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心智能力。此外,由于弘光监国只有一位皇帝,没有多个皇子或者亲贵争夺君主地位的情况,所以他的领导更加集中和稳定。他还试图恢复一些过去政府功能,比如重新组建官僚体系并实施税收政策。不过,最终他也未能挽救国家衰败,只活跃了一小段时间便被迫逃离京城,对此问题如何界定则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