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领袖,其家族世代以才学著称。自幼接受优质教育,他对兵法和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在科举考试上缺乏热情。这使他的父母感到失望。然而,在父亲的坚持下,胡宗宪最终专注于科举学习,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在绩溪县学庠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最终考中进士。此举距离他的曾叔祖胡富同样荣获进士仅隔六十年。他逐步升迁至高级官职,成为兵部尚书,被誉为“奕世尚书”。
胡宗宪的事迹被铭记于安徽绩溪龙川村的一座坊前,而这座坊前也见证了他从刑部观政到仕途生涯的起点。在青州府益都县任县令期间,他展示出了其治理能力和人心所向。他招降并组织义军,对抗倭寇,为明朝边疆稳定贡献巨大。
随后,胡宗宪奔丧回故里守孝五年,这段时间里,他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知识水平大幅提升,为日后的英名打下基础。历任知县、巡按宣府、大同等地,整军纪固边防,再次巡按湖广平定苗民起义。
嘉靖三十三年(1554),他被钦点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此时倭患正如火如荼,以王直、徐海两大倭寇首领为代表,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胡宗宪誓言擒获二人,则能安定东南,不返京城。
赵文华受严嵩推荐来江南督察沿海军务,但排挤忠良陷害善良官员,如张经、李天宠等皆遭其陷害而死。在赵文华共事时,胡宗宪谨慎行事,不仅未受到阻挠,还得到了赞赏。后来擢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加直浙总督,掌握重兵权力,大展宏图之机至此。
他招募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及文人徐渭,一方面培养人才,一方面支持训练有素的士兵,如戚家军,使之发展成抗倭主力军。在与王直、徐海斗智斗勇中,最显赫的是击败两人,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