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起了叛乱,并公开向建文帝宣战。这场冲突标志着大明王朝进入了一段长达数年的内战。面对这样的局势,南方的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所剩无几的大将,而北方许多曾经忠诚于他的将领都已经倒戈投靠了朱棣。在这种形势下,建文帝只能依靠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来应对这场危机。他被任命为北伐的主帅,率领30万大军(实际上只有13万人)北上讨伐朱棣。
耿炳文是一位闻名遐迩的武将,他在明朝开国初期就已经立下过不少赫赫战功。他的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征战,最终在长江一役中英勇牺牲。继承父业的是耿炳文,他继续与朱元璋并肩作战,在多次关键战斗中表现出色。
有一次,当时长兴城只守有七千士兵,而敌军十万余人围攻时,耿炳文凭借坚韧不拔和智谋,将守城之计坚持下来一个多月,最终在常遇春等人的配合下击败了敌军。此举使得他声望大增,并获得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在之后的一系列重要战役中,如攻取山西河北、平定云南等,都有耿炳文作为重要参谋或指挥官。
然而,当建文帝派遣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燕王时,这位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带领部队进驻真定,但很快遭到了挫折。当时驻守雄县前线九千余人的部队全被俘虏,其后鄚州也失陷。这一系列失利可能揭示了一个弱点:虽然善于防守,却不擅长进攻,更擅长消耗而非决胜。这导致接连不断的地盘丢失和士兵伤亡加剧。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名降卒张宝被释放回去,传递消息说要攻击真定。为了保护此地,耿 炎 文急忙调动南岸部队到北岸。但是当这些部队渡过滹沱河的时候,被燕王军突然发起奇袭,从侧后切断他们,使得整个军队陷入混乱,不仅无法形成整齐阵列,还出现大量人员伤亡。而尽管如此,一旦收缩至真定城壁内,该城便变得几乎不可破,这让燕王三日之久都未能轻易取胜,最终撤离围困。
尽管一度失败,但真正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在这一仗中的损失。在撤换 耿 炎 文 为 李 景 隆 的过程中,以及李景隆后来的失败与投降,全局都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建文帝能够保持对 耿 炎 文 的信任,并且让他继续担任主要角色,或许可以避免最终悲惨结局。而现在,只剩下一些遗憾,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抗衡燕王,即使再度发生转机,也已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