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起了对建文帝的公开挑战,这标志着大明王朝进入了一场持续和激烈的“南北战争”。当时,建文帝朱允炆面临着南方缺乏强有力的将领以及北方许多重要军事人物已经倒向朱棣的情况,他所能依靠的人选并不多。因此,在这种艰苦的形势下,建文帝只能选择了年纪已高达65岁、经验丰富的老将耿炳文作为北伐主帅,让他率领30万(实际上只有13万)的大军前去讨伐朱棣。
关于耿炳文这个人,他是明朝开国的一位杰出将领,其声望虽然不及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或蓝玉等人的显赫,但他的战绩同样令人敬佩。在历史上的功绩册子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辉煌成就。耿炳文可以被视为与朱元璋一同奠定江山并肩作战的人之一,他来自安徽凤阳,与朱元璋是同乡。他的父亲耿君用曾经跟随朱元璋征战,最终在长江边战斗牺牲,而耿炳文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为朱元璋效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耿炳文在1367年的攻打张士诚的地盘长兴时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当时,只有七千守军防守这座城池,而敌军则由李伯升率领十万之众进行反击。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耿炳文保持冷静,不仅成功地抵御了敌人的猛烈攻击,而且还能够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应对,一直坚持一个多月后,在常遇春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击败了李伯升的大部队,并且在追击过程中消灭了五千多名敌军。这场胜利不仅提升了耿炳文的地位,也让他赢得了更大的信任和荣誉。
此外,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如平定山西河北地区,以及南征云南,都有耿 炎 文 的贡献。他与其他著名将领一起努力,为建立新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奖赏时,甚至被与徐达、常遇春等人并列,被封为长兴侯,以表彰其在长兴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
尽管如此,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即使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形下,对于一个拥有数十年从政经验和无数次胜利记录的大将来说,比如说像 耿 炎 文 这样的英雄人物仍然应该得到更多尊重。如果建 文 帝能够坚持重用这样的能手,无疑会对整个局势产生积极影响。但遗憾的是,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境发生,使得原本看似正确决策变成了失败。此后的真定之役中,即便遭受挫折,也证明了一点:真正的英雄往往能够转祸为福,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而一旦失去了这样的能手,那么即使再好的计划也无法避免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