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光绪帝之父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继位故事

0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政治混乱时期,皇权斗争激烈,而这一切背后的关键人物无疑是慈禧太后。她的政治生涯跨越了数十年,她不仅影响了光绪皇帝的登基,还操控着他的统治期间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光绪之前谁当的皇位的。在慈禧太后的丈夫道光帝去世之后,其子文宗即位,但他早逝,没有子嗣,因此文宗弟弟咸丰成为新一任皇帝。但咸丰也因病早逝,没有留下合法继承人。随后,他弟弟同治登基,但同治于1861年去世,也没有留下儿子。这就引发了一场关于储君的问题,这场争议最终导致了慈禧太后与其他权贵之间激烈的斗争,最终她控制了宫廷,并确保自己的侄女端妃(即翁 princess) 的儿子载湉成为新的储君,即同治四岁时便被封为“摄政王”的载湟。

接着,同治五年(1866),由于内外交困、疾病缠身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治帝提前驾崩,这时候慈禧再次介入政治局势,将自己侄女端妃之子的载湟扶上了龙椅,即成为了代行大统职责的大臣格尔丹·策旺阿拉布坦。而这段时间里,由于天花疫情爆发,以及国家内部矛盾加剧,大臣们对慈禧和她的家族持有怀疑态度,有些甚至直接指控他们利用宫廷位置来巩固自身地位。

到了1889年12月20日,当时已是70岁高龄的 慈禧太后决定将帝国权力移交给她的孙子荣祚——即小名为“碌碌”或“爱新觉罗·溥仪”的少年。这一决定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一段新的历史开始。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由于国内外多方面原因,加上反动派和改革派间不断纷争,最终导致1912年的辛亥革命,以此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中华民国成立。

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选择储君还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都充分体现出慈禧太后的强悍而不可忽视的地位,她不仅塑造并维护着自己的家族利益,同时也是推动清朝晚期重要政策变革的人物。此刻回望过去,那个曾经被称作“摄政王”的载湟,如今已经升迁为正式意义上的宣德殿尊号,是一个典型例证显示出那个时代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情景。在这个背景下,“光绪之前是谁当的皇位的”问题显得尤其敏感,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清朝晚期乃至更远未来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