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人穷还是清朝人穷探索明军强盛的秘密从建国到灭亡的战斗力之谜

0

探索明朝军队强盛的秘密:从建国到灭亡的战斗力之谜

在《清.赵翼.论诗五首》中,赵翼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这不仅适用于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也适用于明朝军队。除了大明水师三百年未尝一败外,还有卫所和九边之军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开国初期,明朝的军队自不必说,它们扫灭了张士诚、陈友谅,并北伐消灭了蒙元,这使得明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朝代。在永乐时期,卫所制度发展到了极盛,而三大营的精锐程度少有其他军队可比。这支精锐部队被用来进行北征蒙古和南伐安南,最终使得永乐一朝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片。

然而,在历仁宣至正统年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支曾经强大的军队逐渐腐化,其战斗力急剧下降。最终,这种情况导致了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使得九边震惊,京师再无险可守。这种状况几乎让主和南迁的一派占据上风,但是在于谦“言南迁者,可斩”的雷霆之声中局势才得以确定死战的基调。

在于谦领导下,大明军队迅速向京师集结,最终二十二万二线部队在北京城下大败瓦剌,再次捍卫了大明军队尊严。此后,一系列名将如王越、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人,他们的事迹证明了一点:名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们能够影响整个时代。

至嘉隆万时期,不仅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依次出场,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人的事业提供支持,使得这些名将能够发挥最大效能,以至于成功地肃清了南倭北虏,一举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甚至在抗日援朝之后,即便是万历皇帝也会对战胜后的战俘进行处决,并宣读《平倭诏》,其中就有著名的话语:“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这仿佛是对“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现代版翻译。

最后,当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三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徐达常遇春蓝玉这样的开国英雄,或是永乐皇帝张辅这样的文治武功代表,或是在景泰时期如于谦王越这样的人物,以及嘉隆万年的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以及最后阶段的大量边将们,都给予我们一种印象: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有勇敢的人类力量总能带领国家走出困境,从而保证着国家长久稳定与繁荣。而这一切都说明,只要有一群英勇善战的人民,那么任何力量都无法轻易摧毁这个民族。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