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这庞大的帝国,如同一艘行驶了两百多年的战舰,最终还是被历史的巨浪所打翻。回顾当时的局势,如果能够顺应天意,转危为安,那或许真的需要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助其一臂之力。
对外清朝八旗铁骑虎视眈眈,一旦发现机可,就南下而至,以图占据富饶的中原;对内灾难频发,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渐壮大,不得不令人担忧。尽管崇祯帝勤勉,但并非勤勉即能成为好皇帝,他猜忌、多疑,以及耳根软弱,都成为了他治国之路上的绊脚石。无论他如何努力,即使六次罪己诏,也无法挽救大明王朝已走向深渊的命运。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如同见到血液般兴奋地推进,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抵达京城门前。在这紧要关头,崇祯帝既急报求援,又亲率残兵保卫都城,但起义军仍旧攻破了防线。入城之后,他们四处劫掠,而崇祯帝带着心腹太监悄然逃往煤山,在那棵树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场悲剧标志着大明帝国灭亡,而后来的南明只是短暂的余晖。
这种惨淡景象早在数百年前就已被预言,此人便是刘基,也称作刘伯温——一个集家国、武学、文学于一身的人物。在开国功臣中虽未居首位,却在民间传唱“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赞誉。他不仅是一位风水师和预言家,还曾为明朝皇帝定龙脉寻宝穴,并留下《烧饼歌》等奇书。
除了《烧饼歌》,还有关于刘伯温画下的预言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包括一幅画,这幅画直到最后才被打开看,只见一人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空,其内容与崇祯死讯相呼应。这意味着早在百年前,刘伯温已经预示了今天这一幕:最后一位皇帝以自缢告终。而这个神秘人物正是用他的智慧和远见,为我们揭示了一段沉痛又重要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