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权力地位值得探讨。他的父亲是曹丕,他继承皇位时仅23岁,但当时他确实掌握了相当大的实权。
2、公元239年,曹睿继承了大统,这一转变标志着他开始行使实际的政治决策权。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辽东地区的叛乱,领袖是公孙渊。司马懿奉命前往平息这次叛乱,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击败并处死了公孙渊。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当曹睿病情恶化的时候,他迅速召回司马懿,以确保国家安稳。由于曹睒无子嗣,他选择将皇位传给自己的8岁侄儿曹芳,并委托司马懿和另一个贵族曹爽共同辅政。
3、随着时间的推移,紧张关系逐渐显现出来:司马懿在幕后积累力量,而曺爽则始终保持警惕,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场斗争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在嘉平六年,也就是公元254年,当外出狩猎期间松一口气之际,司马懿利用机会发起反攻,将 曲青王(原太子)废黜并立其弟 曲髦为新君,从此以后,大权悉数落入于士族家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