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权力地位值得探讨。他的父亲曹丕有着显著的统治能力,他继承了这一遗产,在即位后不久便掌握了实质上的统治权。
曹睿于23岁继承皇位,正值壮年的他手握重任。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辽东地区公孙渊的叛乱。在这场危机中,司马懿奉命前往平定,并以一系列英勇善战之举大败公孙渊,最终击杀了叛军领袖。此时,曹睿因病体虚,其健康状况引起了一定的担忧。尽管如此,他仍然意识到了司马懿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便急召其返回京城。
曾经无嗣的曹睿最终决定立自己的侄子8岁大的曹芳为太子,同时托付给司马懿和宠臣曹爽处理朝政事务。然而,这两个人物却因为对彼此怀有戒心而互相防备。身处险境中的司马懿采取韬光养锐之策,以病态示人,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而当机会到来时——就在曹爽在外狩猎期间松弛警惕——司马懿果断行动,在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他发动政变,将已被废为齐王的太子曹芳逐出宫廷,然后立另一个儿童,即未满10岁的小儿子曹髦登基,使得自己及其家族获得了绝对的权力控制。从此以后,司마氏确立了他们在魏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