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传统文化的故事快乐无限死也不能比

0

在古籍《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则关于齐景公的故事。景公在游览牛山时,北望其国城而流泪说:“何必滂沱而去此而死?”他的臣子艾孔和梁丘都跟着他哭泣,而晏子却独自笑着。景公问他为什么不哭,晏子回答说:“如果让贤者常守国家,那么太公、桓公就能常守;如果让勇者常守,那么庄公、灵公就能常守。因为君主不断更换和离开,所以你才能当上君王。如果看到一个不仁的君主,就有两个人谄媚;因此,我独自窃笑。”

齐景公想到自己死去的先辈,悲痛欲绝,但实际上,他可能更多地是在思考自己的死亡。此外,《左传》中也有一段类似的对话,其中齐景公询问晏子,如果没有死亡,这世上的快乐会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如果没有死亡,那就是古代人的快乐,现在的君王能得到什么呢?

对于国王来说,他们通常都希望长久地活下去,对待生与死的心态各异,有些人求寿终身,有些人则愿意早点解脱。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退出舞台的人也是这样的例证,如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中的筱燕秋,她虽然已经年老但仍然坚持演出直至生命结束。

这种对待生活和死亡方式,在鲁迅的话语中也有体现:“从幼到壮,从壮到老,从老到死,都是一种无奈。”李国文也曾感慨,“承认老,是一种智慧。”

总之,无论是历史上的帝王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对待生与死的情感都是复杂多层面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生活以及我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一切。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