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工资微薄的时代,为了激励士兵们勇往直前,戚继光采用了高额奖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手段。明朝时期的戚家军,就是运用这一策略取得成功的一个典范。尽管戚继光为士兵设定的年收入仅有10两银子,比农民打短工所得还要低,但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那时候明朝实行的是严格的低工资制度,即使是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年薪也只有152两。此外,明朝重文轻武,对军事经费和装备进行了极大的削减。在这种背景下,戚继光如何能申请到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他的军队呢?如果他提出更高的预算,他很可能会受到诽谤和指控。
然而,为了符合王朝政策以及满足人性的需求,只付给士兵如此微薄的工资是不可能期待他们卖命战斗的。毕竟,他们可以通过务农来获得相似的收入,所以没有理由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战斗。但是,如果能够提供丰厚的大奖,那么情况就不同了。这几乎是唯一能确保成千上万勇敢战士投入战斗的一种方式。因此,戚继光制定了一套极具吸引力的大奖计划:每一小队杀死一个倭寇将获得30两银子,每杀十个则赏300两,而杀死100个则可得3000两。
这些大奖被分配给由12名士兵组成的小队中的成员,每个人都能分享这笔钱,这样的安排与现代管理理论中提倡的人头平摊完全不同。而且,不同岗位上的士兵得到不同的报酬,一线冲锋者比二线后卫多得到更多,这样就鼓励那些承担更高风险任务的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如果一支小队在一年内累计击败60名倭寇,那么基本上每位成员都会变得富裕,就像是一名国防部长那样富有的生活。
除了这些固定的大奖之外,小队还可能从敌人的财物中获取额外收入,如丢弃在战场上的金银、布帛或器械等,这些都是软性收益难以估量,但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每个人都会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无论是在铜壶铁锅还是金佛像红木床榻方面,都会感到荣幸而又充实。而且,由于这是未来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无法准确评估,也不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抱有积极态度。通过这样有效而具有吸引力的奖金机制,不仅促进了团结,还让原本看似艰苦卓绝的事情变得令人垂涎三尺,从而改变了整个组织文化,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动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