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工资微薄的时代,为了激励士兵们承担高风险的工作,戚继光采取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高额奖金来刺激他们。明朝时期的戚家军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戚继光规定了极低的基本工资,每年仅10两银子,这几乎与农民打短工所得相等,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一套严格的低工资政策,即使是国防部长也只能领取152两年的薪水。而且,在当时重文轻武、抑制军备的大环境中,戚继光如果请求增加更多资金,他可能会遭到人身攻击。
然而,要让士兵们积极投入战斗,除了符合朝廷制度和社会心理之外,还必须依赖于足够吸引人的奖励机制。如果只给予他们微不足道的小钱,他们自然不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前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供巨大的奖金才能解决问题。这笔钱几乎是唯一能够确保成千上万勇敢士兵投入战斗的情报。
因此,戚继光设定了非常诱人的赏金:每杀死一个倭寇小队可以获得30两银子,而杀死十个则是300两,小队成员共享这笔收入。这些小队通常由12名士兵组成,其中一些人分配到前线作战岗位,一些则作为后方支援,这样的安排既能提升团队合作,又能提高效率。
对于这一线上的八名主要作战人员,他们将获得大部分赏金中的20两(根据杀敌数量计算),而二线成员,如短刀手和伙夫,则分得较少金额。如果有枪手参与战斗,他们也会分享2两的奖金余数。此外,全队还有剩下的款项归队长所有,他是最受益者之一。
这样的奖励体系意味着,如果全队一年累计击败60个倭寇,那么就相当于发财了,即8名主力士兵每人可得150两银子,比起国防部长还要多。这只是表面现象,还有一种软性收入来源,是来自倭寇抢来的“财宝”,平分给全体成员,但其确切数额难以预测,有时候甚至是一点点铜壶铁锅,有时候却是一整批珍贵物品或宝藏。这样一种待遇,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战争工作态度,也让原本看似牺牲无望的人们转变成为追求财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