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代历代降将如同牛毛成群然而为何只有吴三桂一人被世人深恶痛绝

0

明末降将如织,吴三桂为何独被世人深恶?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当时辽东总兵吴三桂领命准备保卫京城。部队行至山海关,接崇祯皇帝自缢消息。面对前有李自成后有多尔衮清军,无力一战的吴三桂选择降清。

但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必须报仇,只能投靠清廷。背上汉奸骂名,他并非唯一者,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等皆曾投靠。但为何只有吴三桂最受唾弃?

随着封建政权解体,文化思想解放人们认识到实事求是分析历史问题,不应以讹传讹。文物文献成为分析工具,为争议人物事件重新定义。

曹操从乱臣贼子翻身为枭雄,《三国演义》影响了中国市井文化,以戏剧性吸引人。美人配合英雄增加情节可挖掘,让故事更具吸引力。

安禄山与杨贵妃名字合作让人虎躯一震,他们生活在边关热血男儿中心跳加速,但没有具体记载人们只想听趣味十足的故事。

吴三桂因艺伎牺牲国家遭万劫,被视为忠君爱国反面教材警告残余势力不斗争。他不仅背叛大明,更背叛华夏,这是槽点之一。

1662年进兵缅甸要永历帝,被抓回去最后绞杀,是槽点之二。

坐镇云南设藩他想做沐家世代镇守,但康熙撤藩他起兵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若说驱除鞑虏挺他,说匡扶大明则无识别度。

所以尽管其他投降将领众多,只有吴三桂名声最臭,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市井文化添油加醋造成。这也许楚云飞的话语最合适:“军人,要有骨气。”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