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王化贞(?~1632年),字肖乾,山东诸城市人,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大臣。万历四十一年,他以高超之才及第进士,授户部主事,并逐步升迁至右参议,这时他已是东林党的一个重要成员。
分兵驻守广宁后,王化贞被任命为辽东巡抚,与熊廷弼不和。这位曾经的同僚背叛了东林党,投奔了魏忠贤。然而,在广宁之战中惨败后,他被判罪下狱,最终在崇祯五年(1632年)遭到处决。
他的生平充满了矛盾与争执。在辽阳、沈阳失陷之后,他主张发放百万帑金款待蒙古人,以此来防止他们南侵。他的计策虽然未能得到采纳,但他却因为自己的提议未被接受而对熊廷弼怀恨。在与熊廷弼的矛盾日益加剧时,他开始相信蒙古人的话,说是虎墩兔将派援兵四十万,因此想不战而获全胜。
然而,当毛文龙镇江之捷传来时,王化贞自认为立了奇功,却遭到了熊廷弼的批评说:“三方兵力尚未集合,你们轻举妄动,使得敌人恨我们的军民,把周围四卫屯民屠戮殆尽。”这次争执更加深刻,因为张鹤鸣支持王化贞,而熊廷弼则指责鹤鸣自己也参与其中,不听他的调遣。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烈。一方面,有的人认为辽地人不可信、蒙古人不可凭仗;另一方面,有的人则认为只要渡过河,就可以高枕酣睡。而当河上结冰,让人们担心后金将会渡过河来时,他们之间的意见差异再次显现出来。
最终,在一系列冲突和争执之后,他们都无法达成共识。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悲剧正在悄然发生,那就是广宁城落入敌手,从此两人的名字便成为了一段历史上的悲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