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四十三年的春天,明朝的政治风云再次激荡。皇太子朱常洛的命运似乎没有任何改变,他依旧生活在慈庆宫中,那里充满了宦官和宫女的懒散,以及对他的忽视。但就在这一时刻,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张差的人闯入慈庆宫,用一块枣木梃打伤了几个晒太阳的老宦官。这场突如其来的梃击事件,迅速引起了朝廷内外的震动。
经过几日的审理,负责主审此案的齐楚浙三党成员胡士相、劳永嘉等人发现张差受人指使才闯入慈庆宫,但他们并没有继续追查幕后黑手,而是准备将张差定罪。然而,在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的一份口供记录中,张差供出了李外父、马三舅从中牵线以及庞姓宦官、刘姓宦官授意,这些信息直接指向郑贵妃。
随着调查深入,更有旧案浮出水面显示郑贵妃极有可能是万历四十二年那起刺杀皇太子的幕后黑手。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也未见到任何进一步调查或行动。最终,只要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刘成,就能顺藤摸瓜揭开真相,却始终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分析表明,如果郑贵妃确实不是梃击案幕后黑手,那么真正的问题就变成了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嫌疑最大的就是将梃击案幕后黑手指向郑贵妃的东林党。如果东林党真是幕后黑手,那么这将意味着他们不仅能够操控政局,还能够控制权力结构,最终受益者自然会是东林党自己。
然而,由于缺少关键环节——即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刘成——所有方都无法达到各自预期目标。因此,最后选择不了了之,以避免更多政治斗争和权力交锋。此举既保护了一方利益,又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从而维持了现有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