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敷教(1554年-1610年),字以身,号玄台,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人。为学者薛应旂之孙。十五岁中式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出身,因上疏触逆,被勒令回籍。后荐授凤翔教授,不久迁国子监助教。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星被逐,他上疏申救,却遭指为“朋谋乱政”,谪官光州学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他来到东林书院讲学,是为东林八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薛敷教是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人,与顾宪成兄弟在祖父薛应旂处共读书,因此与顾氏兄弟关系亲密。他于万历十七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同受命于名师星的教育,更自视甚高。
仕途不顺
他因与申时行等人的意见不合,被御史王籓臣所劾,并由副都御史詹仰庇说其煽惑人心混乱国本,因此被迫返家三年。此间大学士许国也因为他是门生而自请罢斥,同时饶伸亦受到诋毁,但皇帝慰留许国和时来未接受诋毁者的奏章。
万历二十年夏天,他重新任凤翔教授,不久升至国子监助教,其后又力主封三王,并寻求机会救星,但最终被贬为光州学正。归乡后,他辞官守制二十余载,以清介之姿影响社会,在家居期间坚持清议,对大吏有所提醒。大吏多从他的言论得到启示。在晚年的生活中,他仍保持着严格的节操和朴素的生活方式,从未接受过任何馈赠。他与顾宪成、攀龙等友好的人物再次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最终去世,被赠尚宝司丞职位。
主要作品
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奏疏》、《泉上杂识》、《真正铭》、《浮戈集》,这些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政治问题的深刻思考。
家族成员
祖父:薛应旂,为明朝著名学者、藏书家之一。
明史文载:
薛敷教字以身,武进人。祖应旗字仲常,为嘉靖十四年的进士。他曾任慈溪知县屡迁南京考功郎中,有主京察之权,又参与大学士严嵩案件中的反弹。此外,他雅好典籍,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齐名,其品题百不失一。在仕途上的最后几经起伏之后,即便到了晚期仍旧坚持自己的信念,一生的表现都是清廉高洁的一面,最终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东林八君子
东林八君子的形成标志着明末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以批评朝政、关心社会问题著称,其中包括顾宪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以及叶茂才。这群知识分子的活动对明朝后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思想阵营,对当时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