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明朝的官员面临着选择:是否与君主共赴黄泉?历史记载显示,尽管有文武百官中有人选择殉国,但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北京城内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数量颇多,但为明朝殉难的仅有二十八人,其中包括二十一人文臣和七位勋戚。
这些忠诚的臣子中,有一位名叫范景文,他曾是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地位非凡。范景文深知大势已去,当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他拒绝了侍从劝他逃生的建议,而是选择留在破庙中写下遗书,最终在古井旁自尽。
除了范景文外,还有一些其他高级官员也选择了同行,他们包括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这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们,在面对覆灭之际,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责任,不愿意背叛他们所效忠的国家。
然而,也有一些官员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比如给事中光时亨,他曾经反对崇祯帝南迁,并且义正言辞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但是在李自成进城后,却急忙投降,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对于他的怀疑和不满。
此外,还有勋戚们,他们作为明朝开国功臣或者皇室亲属,与国家休戚相关。在大难来临之际,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未出手相助,而那些愿意陪葬君主的人,只有极少数,如襄城伯李国桢、新乐侯刘文炳等七人,他们以死谢君,对于后世留下了一份不朽的印象。
总体而言,这些忠诚至死的人物虽然只是寥寥无几,但他们的事迹却被后世高度评价,被视为“树义烈于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