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本之争历时十余年,始于朱常洛与朱常洵争夺太子位。明神宗偏爱郑贵妃所生之子,违背祖制,引起大臣反对。朝臣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但明神宗推托其年龄小,不愿立为太子。大臣们上疏建议册立皇长子,为破除流言及后宫干政的指责。但明神宗不从,大臣们纷纷请辞施压。
此后,大臣仍要求册立皇长子,并于万历十八年集体请求册立,但被推至万历十九年或十五岁时举行。工部张有德提议准备事宜,被罚禄三月。大臣申时行因上疏反对被辞职返家。
随着大臣敢于抨击明神宗隐私,那些宦官也不再忐忑传递秘闻。明神宗日渐放纵生活,加以“头眩”不早朝,大臣发起新一轮攻击,被激怒的明神宗惩罚众大臣,或辞职,或廷杖。
万历二十一年,一次密奏中提出将皇长、皇三、皇五子的王爵并封,以择善者为太子,这遭到朝中哗然。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内心恼火,但仍维持原则,最终收回前命,将国本之争事件过程延续至仁宗登基妥协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