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观众有幸欣赏到了明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描绘了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袁宏道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以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情感表达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除了擅长山水游记之外,袁宏道在写作尺牍方面同样显示出了卓越才情。
他是一个不受拘束的人,与世无争。他虽然曾经做官,但很快便辞去官职,选择了一条自由自在地游历山水、撰写优美文章的道路。在一次被兄长召回京城后,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再次步入政治arena。但不久后,他再次感到压抑,便返回湖北隐居生活,最终在家乡逝世。
袁宏道曾获得进士高位,并担任吴县县令。当他到达吴中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新职位,而是因为这个地方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我已经来到吴中的地方。这里的五湖相连,如同一片大海;洞庭湖周遭又如君王守护。而酒宴里总有好客主持茶会,有知己相聚。”他对那里的自然风光充满了向往,同时也意识到作为官员面临的问题:“吏道缚人,未知向后状如何,我先此报知。”
他描述自己在任县令期间所遇到的种种烦恼:“我担任县令,一切都显得如此丑陋难看,没有办法形容。大概每当处理公务,就像是奴隶待遇,每接待过客就像与妓女打交道,每管理钱谷就像老年人管理仓库,每治理百姓则好像与保姆一样。一天之内,从寒冷变成温暖,从阴雨转为阳光,这些都是人间苦恼,我亲身体验到了。”这些文字展示了袁宏道对于官场腐败和自身困境的心声。
除了这些,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与杨安福等同行之间关于仕途辛酸的话语。例如,他写给杨安福的一封信中说:“燕京宴集,我们见识到了文雅气息,但我们还没有机会尽情享受,只感觉喉咙里有许多话想说,却始终无法吐露出来,这些情感至今仍然郁积于胸口。”同时,对于自己成为县令带来的苦楚,也毫不隐瞒地说出自己的哀叹,“瘦忙膝穿腰断项落”,表达出作为一个文人的痛心疾首。
袁宏道并不是所有朋友都能理解他的这种心态,有时候甚至会觉得那些身处高位的人们太过专横或过于狡猾。他认为“乌纱掷于优人,青袍改作裙裤”,即使身着朝服,也不过如此。而且他们似乎忘记了追求个人真实愿望,是何其简单的事情。“但辨此心,天下事何不可为?”(《与聂化南》)这是他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假装顺从别人的期望。
最后,在给聂化南的一封信中,他更加坚定地表示要抛弃那些虚伪权贵所羞涩的事物,以青笠帽子和牛尾巴衣饰,无拘无束地生活下去,“永做逍遥缠外人矣”。这正体现出了他的个性——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