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硝烟四起局部动荡的世界,认识战争是学者的责任所在,也是每个关心个体生命和未来社会走向的人热心讨论的话题。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曾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描述了一部人类心理学进化史:从古代到现代,人类社会性中的善良天使战胜人自然属性中的心魔,家庭暴力、伤害、谋杀以及战争,几乎都呈现一致的下降趋势,其中现代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地遏制了争端和暴力。
但在历史社会学家迈克尔·曼看来,平克对古今暴力和战争状态的判断并不准确。经历漫长的思索,曼写出了他的新著《论战争》,提出了与以往理性主义者不一样的看法,他的睿见启人深思。
本文首发于《读书》2024年11期新刊,授权虎嗅转载,本文作者胡鹏,将探讨汉朝军事与战争在社会中的角色与演变,以及它们是否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反思汉朝时期军事冲突如何影响当时的人类行为,以及这些冲突是否能够预见并防止。
通过分析汉朝军事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技术进步带来了更高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新的问题,如扩张性的征服政策导致边界不断延伸,从而增加了内部管理困难以及外部敌人的威胁。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即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完全消除战争的一切可能性,因为它根植于人类之间复杂的情感、利益和权力的互动之中。
然而,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将历史视为一种教训,那么我们或许能从过去学习到一些应对未来的策略。例如,对于那些已经发生过激烈武装冲突的地方来说,可以通过建立稳定的政治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减少未来发生类似事件的风险。同时,这些措施还能帮助提升人们对于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从而减少因误解或偏见导致的小规模冲突。
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考古资料还是现代统计数据,都表明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图景:一种充满了残酷战斗和死亡,而另一种则展现出相互理解和合作。不过,就如同迈克尔·曼所说,这些变化并非简单的事物,它们涉及到了复杂的情感、经济结构乃至制度层面的改变。而要真正实现长久有效的心理上的“善良天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科技发展,同时培养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以此作为抵御未来的任何危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