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判官等小吏。
他好藏书,能诗,尤以词著称。《墨庄漫录》云:“叔原聚书甚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晏几道戏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造虽从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调,颓瓢庶共操。朝盛负余米,暮贮籍残糟。幸免播同乞,终甘泽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称葛为袍。倘受桑间饷何堪井上螬绰然徙自许噱尔未应饕世久称原宪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此诗虽是戏作,而愤世嫉俗之情、高洁固趣斐然可见。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与柳永的流俗特性相结合,使得歌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作用。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与其父齐名,被后来文学家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一时独步……措辞婉妙。”他的作品多怀往事抒写哀愁,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精度与情感深度两方面发展到极致,他的一些作品如《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以新辞丽句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人们的心灵,被后世赞誉无量。在这些作品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更被后来的文学评论家认为是千古不能二的佳话。这正体现了他个性的孤傲与对美好的追求,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