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官职包括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在晚年,其家境中落。他的一生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流传至今。
晏几道自幼博学多才,尤喜乐府文艺。其父同僚都很赏识他。但他不愿意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不利用家族背景或朋友关系去谋取职位,因此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只做过几个小官。
黄庭坚评价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这四句话总结了他的个性:孤芳自洁,不肯迎合权贵,也不屑于世俗的荣耀和财富。
他喜欢收藏书籍且擅长诗词,但尤以词著称。据记载,他有很多书,每次搬家时妻子就觉得像乞丐一样累。他曾戏作一首诗:“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
他的主要作品是《小山词》,收录在《全宋词》中,有260首,其中包括3首长调和257首短令。他的小令在北宋中期达到高峰,用清新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结合,使得词这种艺术形式在大众中受欢迎,并改变了雅歌被视为低俗的观念。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与父亲齐名,被后世誉为“二晏”。他的作品比起父亲更注重情感表达,更具有个人特色。在一些作品中,他表现出对歌妓舞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她们美好心灵的赞美。此外,他还写下了许多关于个人往事和离别之痛的情诗,以婉曲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
尽管如此,在某些篇章里,我们也能看出他对社会地位与权力傲慢无畏的心态。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着鲜明个性的抒情,又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春风自是人间客”,“穷通不属儿曹意”。
总体来说,晏几道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精湛的手法以及独立于时代潮流之外的艺术品质,为中国古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而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名篇,则成为后世传诵并不断被赞赏的话题,这些作品通过简洁而动人的画面,将离别之愁、相思之苦与重逢时刻融入到我们的心田,让读者难忘又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