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是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他入仕之路起步低微。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了在省城太原举行的乡试,但成绩仅为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一份副榜贡生。由于时局动荡,他在永宁城外的安国寺隐居读书达六年,后又前往太原“三立书院”游学四年。他怀抱志向,不满足现状。他的家人闻讯既喜又悲:喜的是老爷终于有机会做七品官员;悲的是他要远离家乡,无限风雨中可能再也回不来。为了筹备旅途费用,他们不得不典当卖掉一部分田地和房屋,并雇佣五个仆人才得以出发。在晋南稷山县,他拜访了好友武祗遹,武祗遹劝谏他:“广西为官不易,你还要三思啊!”但于成龙坚定回答说:“我们虽非科第之士,上古之皋、夔、稷、契岂止科目所及?我此行决意不以温饱为志,誓将‘天理良心’四字守护。”这意味着,即使没有进士身份,我们这些人的追求应该是高尚的,就像上古那些贤臣一样。我现在踏上仕途,不是为了个人或家庭的物质生活,而是为了保持内心的正义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