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又称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而在战国时期,这个区域就已经有了正式的名字。然而,到了明朝时期,才开始使用“关东”这个名称。在清朝时期,“闯关东”则指的是组织对东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行动。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东北方向,是明代长城的一部分,在1990年之前,被认为是长城的最终端点之一。它不仅被誉为中国长城中“三大奇观”的一员(与镇北台和嘉峪关并列),而且因其重要地位,被尊称为“天下第一关”。它作为边境防御体系中的关键所在,对京师北京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保障。
山海关最初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它得名为山海关。这座古城周长约4千米,与其他部分的长城相连。城市高14米,宽7米,有四座主要入口,其中包括著名的箭楼、靖边楼等多种防御建筑,以及1350延伸至平原区内的一段明代平原长城。
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家文物部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1987年12月,该遗址成功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