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与高句丽、吐谷浑、突厥等国多次交战,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因战争和民变频发,最终导致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人物生平早年的经历不详,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勿,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岁封晉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有战功在前线作战,并参与平陈事宜。在江南期间,他表现得简朴好士,加之政绩突出赢得了朝野赞誉和隋文帝夫妇欢心。
然而随着权力的斗争,他开始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废黜长子杨勇,将自己立为储君。他登基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外发动了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的战争,同时营建东都洛阳,并下令修建大运河。这一系列措施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在教育方面,他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这一制度对古代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由于他的征服战争以及滥用民力,大量农民被迫参与建设工程或是作为士兵参战,这些都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一系列暴动。此外,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清洗,如诛杀亲弟蜀王杨秀,以及处死大量异己官员。
最终,大业十四载,由于江都发生兵变,被叛军缢杀,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