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简介
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字元永,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他的父亲是高宗赵构的养子,他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
早年生活
绍兴二年(1132年),六岁的赵伯琮被选中养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他被立为皇子,并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
即位施政
当时金军侵扰边境,大臣多主张逃跑,但时年的三十五岁的赵玮主动上书请求领兵与金军决战。他在内政方面,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将冗官裁汰,不仅惩治贪污,还重视农业生产,使百姓生活安康。
平反岳飞案件
在登基之初,赵昚下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并访求其后,以特意录用。在隆兴元 году,他还给还了岳飞原有的田宅和高宗写给岳飞的手诏。
整理律令和裁汰冗滥
乾道八 年正月初一,他颁布《乾道敕令格式》,并在淳熙三年颁诏将现行敕令格式修纂成《淳熙条法事类》作为大理寺和刑部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此外,他还严格限制恩荫数目,并裁汰冗官,为国家减省了不必要支出。
军事改革
他推行义兵制,即寓兵于农,让民间根据户籍抽取一丁来充当义兵,这样既壮大了军事力量,又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当时四川地区共有义兵五万三千人,每年的节省财政开支达六、七百万。这也是迫于当时国家需要采取的一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