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陵墓,自古以来便是盗贼的目标,但直至今日,这座昭陵仍然完好无损。它坐落在一片广阔的山地之中,被誉为“天下名陵”。尽管历经数百年,昭陵依旧保留着其原始的雄伟和壮观,而那些被盗走的一些珍贵文物,如《昭陵六骏》的巨大浮雕中的“飒露紫”、“拳毛驹”两块,也找到了新的归宿——它们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为后人提供了深入了解唐代文化与艺术精髓的机会。
网络配图
延伸阅读:
据历史记载,当时李世民即位后,他力主以山为陵,不需起坟,以此来显示俭薄奢侈之心。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更多体现了他对于防范盗墓行为的一种战略安排。正如他撰文刻石上的文字所表达:“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节俭精神,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盗墓者的诱惑。
虞世南曾经提醒过唐太宗:“自古及今,无不掘之墓。”因此,即使采取了以山为陵这种特殊葬礼方式,也不能完全避免被盗的情况。这也许正是为什么唐初选择这样一种形式来确保皇帝们永远安静地下面的原因之一: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势和险峻的地形来最大限度地阻止潜在的侵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