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唐朝诡事录李世民陵墓挖掘考古数据揭秘

0

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昭陵,从未被现代人进行过大规模的挖掘。然而,历史记载表明其墓穴曾多次遭到盗贼的侵扰。在昭陵中,那些巨大的浮雕作品,如《昭陵六骏》,因受到盗贼的攻击而失去了部分珍贵艺术品,其中“飒露紫”、“拳毛驹”两块浮雕甚至被非法卖往美国。幸运的是,这些遗失的艺术品后来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重新发现。

网络配图: 李世民之所以选择以山为陵,并不仅仅是因为俭薄,而是为了利用自然地形和防止盗墓行为。据《旧唐书》卷五记载,当时文德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即撰文刻石,强调王者应以天下为家,不必将物质藏于陵中,以此来减少盗贼对宝物的觊觎。

延伸阅读:

当年十一月文德皇后的葬礼之后,唐太宗撰写了关于这项政策的一篇著名文章。他在碑上写道:“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这里所说的“因山为陵”,并非完全出于俭朴之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免受损毁。

虞世南曾经向唐太宗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自古及今,无不掘之墓。”因此,即便采取了“因山为坟”的策略,也难逃一劫。而对于那些真正想要保护历史遗迹的人们来说,他们也清楚,没有任何一座无人知晓或无防备的地宫能长久保存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看到许多考古学家的工作,他们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来重建我们的过去,并且保护这些珍贵文化财富免受破坏。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