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词人、学者朱彝尊的生活里,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这位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并曾参与纂修《明史》。他不仅擅长作文和考据,还精通医术,有著作如《食宪鸿秘》三卷。
朱彝尊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之一,他代表的浙派与陈维崧所代表的阳羡派,在词坛上并峙称雄。他在1678年经过8年的努力,辑成了一部重要选本《词综》,其中选取唐、五代、宋、金、元词660家,2250多首,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朱彝尊认为好的词要“醇雅”,不要过多使用“硬语”、“新腔”。他奉姜夔和张炎为正宗,并说:“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子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这种论调在当时很有影响,但也限制了他的作品题材范围。
朱彝尊留下了4种作品共7卷,其中包括《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和《蕃锦集》,这些作品风格清雅疏宕,但被一些评论家认为缺乏沉厚之意。尽管如此,他的小令中仍有一些佳构,如〔桂殿秋〕中的“思往事,渡江干”等,被近代文学评论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