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朱彝尊的中国学信网物品简介

0

我,朱彝尊,清代词人、学者,以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在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后,我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并入直南书房。我曾参与纂修《明史》,并在江南省试中担任典试官,但因疾病未能完成工作而被罢免归乡。

我的学识渊博,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是一部关于食物本草的著作,这部作品至今仍有刊本流传。除了医书之外,我也擅长于文學和考据,在诗歌创作上尤其突出,与当时的王士□齐名,被认为是清初一大词派的开创者之一。

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于1678年辑成《词综》。这部选集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660家词人及其2250多首作品,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并附有作者小传和一些宋、元人的评语。这本选集至今仍然是一部重要的中国词学选本。

我认为好的词应该“醇雅”,避免使用过多“硬语”或“新腔”。我奉姜夔和张炎为正宗,对他们说:“尽管词虽小技……但有些事情无法用诗来表达,只能委曲倾诉在声调上,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这种观点在当时也是颇受推崇的,所以我的很多作品都有一定的寄托兴亡之感。

然而,由于我的某些论调对浙派词人的影响并不利,因此对我的作品也有所批评。我自己所写的大约有四种,每种各自包含七卷共计500多首,其中包括《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和《蕃锦集》,这些都已收入了《曝书亭集》。我的风格通常是清雅疏宕,如陈廷焯所言,“疏中有密,独出冠时”。

虽然如此,有些评论家如周颐则将〔桂殿秋〕中的句子推崇为一代佳构,而厉鹗则表示对〔卜算子〕中的句子感到心折。但总体来说,我追求技术过度,将太多精力放在声音和节奏上,这导致了题材上的狭窄限制。此外,《白雨斋词话》的作者还指出了我作品缺乏沉厚意境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有其他几项著作,如《日下旧闻》(42卷)以及大量关于经典研究的论文。不过,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只能提及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