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罗田教育科研网产品开发如养育子女需耐心细致与不断改进

0

在春节的马年,胡伟武带领的龙芯课题组在实验室里奋战着,他们的目标是“做出中国第一台不依赖进口CPU的计算机”。这个团队坚信,只有不断迭代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创新。2002年8月10日,在一片欢呼声中,中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诞生了。

经过十年的积累和努力,2010年4月成立了龙芯中科,这个公司主要做两件事: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形成闭环。胡伟武表示,他们经历了三轮“试错”和迭代,每次都是基于市场反馈来调整策略。

第一轮是在“十二五”期间,当时他们面向嵌入式操作系统或Linux平台简单应用,而到了第二轮,“十三五”期间,他们与国产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厂商紧密合作,以解决用户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在第三轮,即2020年至今,他们正在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越来越小。

胡伟武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和改进体制机制加速试错过程,但不能取代试错过程。” 他相信,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让中国核心技术产业“上楼”,不受外界影响。

龙芯中科已经走上了开放市场之路,现在他们已经有几千家企业参与到生态体系中,还有数百款基于龙芯平台的最新产品问世。胡伟武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使得IT产业体系成为第三极。”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认为需要耐心和时间,就像养孩子一样,要养二三十年才能成材。“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些产品像养猪,一年就能出栏;有的产品像养牛,三年就能去犁地;但有的产品就像养孩子,要养二三十年才能成材。”

对于为什么要研制龙芯的问题,胡伟武回答说:“不是为了上市销售,也不是仅仅为了解决核心技术的问题,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使得IT产业体系成为第三极。”

因此,无论是在体制机制改革、经费投入还是人才培育方面,都需要时间去积累。而且,就如同航天工业一样,从零开始,最终成功发射升空,这样的长期投入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赵广立)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