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掌权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以其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政治手腕,在一个多变而复杂的时代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道光帝晚年的伴侣,更是同治、光绪两朝实际上的女皇。她的影响力深远,她对内政外交均有着重大决策。
道光帝与咸丰帝时期
在她之前,道光帝继承了乾隆、嘉庆两朝所积累的一片繁荣局面,但他晚年病弱,使得咸丰帝即位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咸丰死于1850年,由于无嗣,便由他的弟弟旻安(即文宗)继位,但文宗只活了一年便去世,这时候慈禧太后作为宠妃,即将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同治皇帝时期
同治四年(1865),因无子嗣问题,清政府通过废立,以载垣为逆袭登基。但这次改换并未持续久远。在此期间,慈禧太后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她逐渐控制了朝政,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光绪皇帝登基前的准备工作
随着同治六年的结束,当时尚未成年的载湉被拥戴为新一任皇帝,即后来的明命出征。这段时间里,尽管官方上仍然尊称慈禧为“大阿哥”,但实则已失去了真正的地位。而到了1889年12月22日,一系列复杂斗争之后,被认为是“国泰民安”的载湟被推翻,而当时还只是8岁的小王公载沂,被扶上了“宝座”,正式成为第26代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小学堂”中的学生——宣统君。
宣统君及其短暂统治
宣统君虽然很早就开始接受教育,但由于他的年龄过小,加上身边的人事更迭,他并没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人试图从暗处操纵他,为自己谋取利益,最终导致整个帝国走向灭亡。宣统君在1917年的2月7日发布《逊 throne 命》,放弃了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统治权,从而结束了千百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世界史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