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秦武王嬴荡好斗莽夫还是一代雄主

18

然而悲剧就这么发生了。正在兴头上的秦武王一个不小心失了手,结果九鼎就砸到了自己身上。两千多年前的医疗水平自然远远不如今日。结果当天晚上,在位才短短四年的秦武王就一命呜呼了。年仅22岁的秦武王可谓是“身败名裂”,不仅死法过于悲催,而且还被后人认为是一介莽夫,视为是“作死”的典范。再加上他那“霸气无比”的名字,更是给人们留下了“独特”的印象。 只是,如果看一眼他的谥号“武”,会不由得让人产生一丝疑惑。 “武”是一个美谥。那些谥号中带“武”的君主,通常都是颇有作为的帝王。如灭商兴周的周武王姬发、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赵雍、扬威万里的汉武帝刘彻、中兴汉室的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北方的魏武帝曹操......如果秦武王真的只是一介好斗莽夫,他又凭什么能获得“武”这一美谥呢? 其实,这就相当于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对于秦武王的刻板印象是错的。秦武王一生,实际上做了很多事情。可不仅仅只有举鼎这回事。因此,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还原一个真实的秦武王。 一、设立丞相,绵延后世。 秦朝是第一个实行丞相制度的封建王朝。但是,丞相制度的创立者,其实是战国时期的秦武王。此时距离他的曾侄孙秦始皇统一中国,还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 秦武王为什么要设立丞相呢?秦武王即位的时候,秦国国势已如日中天。秦武王性子豪爽,心高气傲,认为秦国天下无敌,其余的诸侯国都没有资格与秦国相提并论。因此,秦国的官职设立也应该具有本国的特色,不能与山东六国“同流合污”。因此,秦武王特地设立了左右丞相的职位。 无论秦武王设立丞相制度的本意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丞相制度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绵延千年,意义深远。基于此,我们同样也可以这么说:秦武王设立丞相制度,是古代史上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关键一笔,影响深刻,不容忽视。 二、远交近攻,联越制楚。 大家都知道,范雎向秦昭襄王献上“远交近攻”的计策。秦昭襄王欣然采纳。秦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军力,再辅之以“远交近攻”,最终攻灭六国,统一中国。 然而,严格来说,范雎并不是“远交近攻”的首创者,更合适的称呼其实是“集大成者”,因为在范雎献策之前,这一策略已经被多次使用。化用牛顿的名言,范雎其实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秦武王,就是其中的一位巨人。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山东六国之中,楚国雄踞南方,拥兵百万,是六国之中较为强大的国家。因此,如何对付楚国,成为了历任秦王都要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功灭了吴国。越国自此崛起为了东南一霸。江淮地区逐渐成为了楚越两国争霸的战场。 秦武王即位以后,各国均派使者前往恭贺秦武王。而在各国使者当中,秦武王最看重的是越国使者。他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越国使者,还与越使进行了秘密会谈。 原来,秦武王是看中了越国的地理位置。越国地处楚国的东面。虽然越国已经衰落,但是依旧具有一定的实力。秦武王与越国通好,就是希望能够推动秦、越结盟,借越国之手牵制楚国,让楚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条件,以分散楚国的精力,从而为秦国的扩张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其实就是一个“远交近攻”的案例。可见,秦武王拥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 三、洛阳举鼎,雄视中原。 洛阳举鼎一事,一直都看当作是秦武王的人生黑点,也是秦武王“莽夫”形象的一个佐证。 然而,秦武王举鼎,真的只是争强好胜,单纯是为了好玩吗?不见得。 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个故事。 秦武王举鼎三百年前,也就是春秋时期,楚庄王出兵北伐戎族,并且在洛阳附近举行盛大阅兵,以秀肌肉的方式震慑东周王朝以及各国诸侯。楚营之中,楚庄王特地问周王使者王孙满九鼎之轻重,意图打探一下周朝的实力。王孙满不卑不亢,成功地维护了周室的尊严,也让楚庄王放弃了谋取周室天下的打算。问鼎的典故,就来源于此。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能明白了。无论是楚王问鼎,还是秦王举鼎,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着取代周室、雄霸中原的愿望。由此可见,秦武王举鼎,其实是他雄心壮志的一个体现,而非鲁莽好斗。 除此以外,秦武王在位期间,平定了蜀地的,为秦国对外用兵提供了稳定的后方。他还击败韩国,设立三川郡,获得了迈向中原的一块要地。毋庸置疑,上述举措对于秦国的崛起而言,都是很关键的。 四、总结。 我们可以说:秦武王胸怀大志,眼光敏锐。他为秦国的崛起,乃至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秦武王堪称一代雄主,虽然英年早逝,却颇有作为。可以说,“武”这个谥号,对于他而言,是名副其实的。这,才是历史上真正的秦武王。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