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之所以要北逃,是因为当时的明军在攻打大都期间,已经围困了数月之久,大都城内外形势危急。元朝统治者面临着亡国存身的紧迫局面,他们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整个民族将会灭绝。
元朝为了挽救这场灾难,派遣使者向明军求和,并表示愿意割地赔款。但是,明军并没有完全信任元朝,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摧毁敌人的抵抗力才能确保自己的胜利。因此,他们对元朝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即要求元顺帝亲自来到明军营中接受审问,并承认自己臣服于朱允炆(即洪武帝)。
面对这种情况,元顺帝感到非常无奈,他知道这样的做法将会引起满族贵族和士兵的大量反弹,但他又不得不考虑国家存亡的问题。他最后决定接受这个条件,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暂时挽救国家免于被完全破坏。
元顺帝在遵守这些条款后,被送往南京受审。在此过程中,他显示出了一种高贵的心态,不仅没有辱没君子之道,而且还表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勇气和坚韧。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但他依然选择以尊严面对历史。
最终,在1368年10月13日,洪武二年秋九月甲辰朔十七日乙未,以“逆贼”、“叛臣”的罪名处决了元顺帝。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蒙古帝国在中国的一段历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