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姜,姜氏,姜尚(姜太公)的女儿,生卒年不详。周武王姬发的王妃。她生下二子:长子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和次子成王。据说,她怀孕时的举止得体,笑而不喧,独处而不蹲坐,即胎教之谓。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当她怀抱叔虞时,有梦帝语:“余命(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意味着她在梦中被告知她的儿子将名为虞,并将来封于唐,这后来确实发生了。
邑姜是周武王的重要配偶之一,也是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母亲。至今,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有“圣母殿”专门祭祀她。这座殿内圣母像是一件北宋天圣年间雕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在商末周初,对于皇室成员的地位区分逐渐明确,如微子的身份即由次妃转变为皇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推测邑姜是否拥有更高的地位,即成为过一代或多代后的“后”。
《大戴礼记·保傅》提到,“周后妃任(孕)成王于身”,强调了作为皇后的特权和责任。而根据《大戴礼记解诂》,这段描述中的“后妃”指的是武王的妻子——邑姬。
此外,《论语·泰伯》中有一则关于“十乱臣”的话,其中包括了一位女性,这些学者普遍认为这指的是邑姫,因为她能够治理国家,同时也能管理家事,是一代之上的人物。此外,还有蔡沈等人对此持相同看法,他们认为这些臣民当中九人治理外事,而剩下的那一位,则是掌管内政的大人物——邑姫。
综上所述,从史料出发,可以确定地认为 邑 姬 是 武 王 的 正 妃 或 皇 后,并且生下了未来 成 王 和 唐 叔 虞。这使得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人物关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习俗有了更加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