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正是在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的英明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位子姓、名履,又名天乙的河南商丘人,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成汤以“以宽治民”而著称,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随着夏朝末年的动荡和混乱,无道暴君桀对民众进行残酷压榨,这种情况激发了成汤灭夏的心思。在准备灭夏的大业时,他将商国都城从原有的位置迁至亳,并开始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这场史称“鸣条之战”的征伐做好了充分准备。最终,在11次出征后,他一举击败了夏王朝并将其灭亡。
成立后的商朝,由于爱护百姓施行仁政,不仅得到了民心,也吸引了一些周边的小国归附。他的继任者太丁虽然早逝,但他的长兄外丙继位成为新君。在外丙死后,其弟仲壬即位,再由太甲继承王位。在伊尹的辅导下,太甲初期能行善政,但随后荒淫无道,被迫被放逐到桐宫居住三年,此后才重新返回当国修德。
随后的历届君主,如沃丁、太庚、小甲等,都有各自的人物特色和政策倾向。但是,从整体来看,他们均致力于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努力保持与周围诸侯之间友好的关系,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然而,与其他时代相比,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太戊。他在位57年,是商王中在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不仅勤于行政事务,还特别注重修德治国,在他的统治下,对妖魔鬼怪的事迹也有所了解,并通过修德来抵御这些不祥现象。他留下的遗产对于后来的政治家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作为一个开创者的形象则被永久镌刻在历史书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