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时期,有位大臣名叫张释之,他的公正廉明和勇于秉公办理的行为赢得了汉文帝的高度尊敬。张释之曾经是哥哥捐官给他的骑郎官,在十年中都未能得到提升,他一度灰心,但后来被推荐为谒者,并很快被提拔为谒者仆射。
汉文帝非常赏识张释之,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公车令,这个职位负责管理百姓及低级官吏的朝贡事宜,以及皇帝派遣公车征召臣民等事务。当时,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揖一起乘坐一辆车入朝,但没有遵守规定下车,因此违反了规矩。其他人都不敢过问,只有张释之追上去阻拦二人进宫,并将他们扣押起来,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向汉文帝请罪。
尽管此举无疑是在自掘坟墓,因为涉及到太子的位置,而且梁王也是受宠爱的人物。但薄太后和汉文帝理解此事是太子和梁王自己不当所致,没有怪罪于张释之,而是认为此举显示出张释之果然不同寻常。因此,汉文帝任命他为中大夫,并不久升任中郎将,再次让他担任廷尉。
有一次,一个人的突然出现惊吓到了皇上的马匹,幸好随从抓住了这个人交由廷尉处理。虽然判罚只是罚金放人,但这使得汉文帝感到生气,对其解释道:“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最终,案件以这样判决而告结,使得所有在场的人对张释之的公平判决表示赞同。
还有一次,一块玉环失窃于漢高祖庙,当时甚至要斩首惩治盗窃犯。不过,由于按照法律已经处罚极重,如果照例灭九族,那么若有人挖长陵土该如何处置?这种逻辑引起了一阵讨论,最终决定还是按照法律严格执行。而这一系列事件,都加深了人们对張釗廸忠诚、执法严明的一面,同时也因为这些事件而获得漢景帝承认并继续留用。此外,还因为張釗主动請罪並稱病退休,也獲得漢景帝宽恕,並最終因故遭到貶謫成為淮南王國相。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商朝还是在西汉,都有着关于大臣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正直行为影响国政、赢得君主信赖的故事流传下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人物以及政治制度变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