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我们了解商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出现和传播,使得信息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口头表达,而是通过书面形式进行。这使得商朝有着自己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它是商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记录商朝晚期历史最有效的手段。
除了甲骨文之外,商代还有其他几种文字,如陶文、玉石文、金文等,但以晚商时期的甲骨文最为丰富。这些不同材料上的文字都属于同一体系,因此可以认为所有商代的文字代表由甲骨文构成。
关于这种占卜记事用的文字名称,有多种称呼,如“龟版文”、“龟甲刻辞”、“贞卜文字”等,最终统一称为“甲骨文学”,简称“甲骨”。数十年来,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超过15万片,其中已识别出的汉字有1723个,还有2549个未能识别或定型,以及371个合体字。
从结构上看,这些字体已经具备了后世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的构造原则,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象形、会意和形声假借四种类型。在象形字中,是直接描绘事物;而在会意字中,则是一种结合符号与意义;而假借则是使用同音异义词来表示不同的含义,但是这类字一旦被借用,其原本象形意义将丧失,只剩下声音相近的一般性质。例如,“羽”的意思被借用作“翌”(即明天)但仍保持其原来的笔画;凤凰图案中的“凤”,也被用于表示风,但其笔画仍旧保持不变。
总结来说,从目前可见到的早期至武丁前后的文献到帝乙帝辛时期,越往后象形较少,越多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艺术规律。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数字都是先手工写好再用刀刻入龟壳或兽骨上的,由于材料坚硬通常呈现直线条,所以大部分字符就形成了方块状或长方状。这一独特民族文化艺术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精致的人类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