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边陲,滇红之乡的万明山脚下,有一个彝族俐侎人的村落——风庆县郭大寨乡团山村。这个小村庄位于政府驻地15公里外,国土面积5.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29户农户2154人,其中俐侎族占全村人口的79.6%。这里的地形多为山高地陡,是典型的山区和半山区,以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450毫米中带温凉气候著称。
然而,这里的人们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存条件,大部分时间都在温饱线以下。就在团山村委会3公里处,一座海拔2905米的万明山耸立于群峰之巅,其冬季常积雪,为登临者提供了壮观的景致。此地不仅是古寺遗址所在地,也是香客频繁visit的地方。
彝族俐侎人以其歌舞、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保留着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语言,并且保存着独特的传统建筑。在这里,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便有赶庙会;六月二十至二十六举行火把节;七月半以及十月朝等节日都是他们重要的文化活动。而这些节日背后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故事,如起源传说、金银饭传说、葫芦笙传说及火把节传说的美丽篇章。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即彝族等少数民族共同庆祝的大型盛事——火把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最好的服饰,与祖先祭神,同时燃起火把,在夜晚击响大锣唱歌跳舞,用来纪念过去勇敢牺牲的一位喜雀姑娘,以及那对夫妻为了人类获得光明而奋斗的事迹。
关于火把节的一个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善良女子为了保护部落免受侵袭自愿投入火海,从此每年这一天,部落成员将在她的遇难地点点燃篝火敲响锣声挥舞火把,以此纪念她。在另一个古老故事中,一对夫妇因为找回失去的人类灵魂而被誉为英雄,他们用来自天上的水救出了世界,被后人尊称为“白猴王”。
随着岁月流转,这些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独特习俗,如祭田祭地庄稼、中午时分跳锣、高声敲打大锣直到走遍全村;第二十五日向狗献食,而非吃狗肉;第二十六日则是一场由当地青年的男女进行的情感表达和音乐交流;最后,在第二十五至第二十六夜晚,全体居民携手洒洒灯笼以求吉祥。
撰稿人踏雪曾担任过云南省庆县郭大寨乡政府的一员,他记录了这段充满爱与勇气的小小生命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地方,不仅拥有自然之美,更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