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韩信恋战之死山川间的爱与寂寞

0

韩信的爱情故事:在自然的怀抱中,悲剧重演

春日暖阳照耀着长乐宫,一位曾经威震四方的大将军,在这里迎来了他的结局。汉十一年,当时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汉高祖刘邦正忙于平定陈豨之乱,而一位被迫退隐、失去权势的淮阴侯韩信,却在这样的背景下策划了一场谋反。

这不是第一次,他之前也因为此类指控而失去了荣誉和地位,但今次不同,证据确凿,无疑。他曾是楚王,但如今仅有几千农户的小县令。从统辖八十八城到沦为微不足道的一介民夫,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几个月之间。

那天,他决定对手下的一个得罪者动手,却没有料到这个人会背叛他。这名士兵之弟怀恨在心,将此事告知了朝廷。在如此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更不用说保密工作了。而那个忠心耿耿、历史上曾发现他军事才能并予以提拔的人——萧何,现在却要成为判决他的法官。

萧何决定诈称刘邦已平定叛乱,并宣布百官进宫祝贺,此举让半信半疑的心中的韩信刚入宫就遭到了武士们的捆绑。没有等待司法程序,也无需回归刘邦,只需要吕太后的命令,便是在长乐宫钟室内,一代英雄结束了生命。

遗言中,有关于蒯通的话语,那是一种深深的悔意和复杂的情感。那位能让他想起蒯通的人,是谁呢?或许是当初共同征战过来的同志,或许是那些未能理解他真实意图的人。但最终,他选择把这一切归咎于天命,因为对于这样一种无法接受的事情,他只能依赖于这种解释来安慰自己。

司马迁记载了这一切,以客观公允的手笔记录下了这段历史。他写下每个人的美与恶,每个人的光芒与阴影。他不避嫌隙,不掩丑陋,就连对项羽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例外。不过,即使如此,还有人批评他的记述并不完全公正,这可能也是因为我们总希望看到的是完美无瑕,而非真实存在的事物。

然而,对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他们的地位重要至极,因此他们即便犯错,也难逃史家的关注。在《史记》中,关于他的篇幅几乎仅次于刘邦和项羽,显示出司马迁对其欣赏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史家对于功臣地位而言必须慎重处理的问题。一方面,要表现出正统立场;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功臣们真正的地位和作用,使得他们既不得不受到审视又难以得到全面的认识。

最后,让我们再看一下司马迁对于韩信最终评价:“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虽然这是太史公一相情愿的美好想象,但是我认为,如果只看这个评价,我们很难真正了解为什么一个人才会走向毁灭。而且,从更广义上来说,即便没有这些原因,最终结果还是一样: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最终往往还是要面对不可抗拒的宿命。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