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往往将生活的印象与粮食的充足联系起来。然而,当我们谈论明朝时期对越南的态度时,这种直观的理解显得不足为信。那么,明朝为何放弃征服越南?为什么会选择放弃这片富饶之地?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越南红河三角洲确实是一块肥沃的产粮区,但粮食并非金钱可以直接换取。历史上,每个统治者都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海外贸易来获取财政收入,不仅通过税收,也通过当中间商赚取利润。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船不再需要经过北部湾,而是可以直接前往广东或福建。这导致北部湾的地位衰落,但在明初,这一变化还未显著,因此海外贸易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明朝以其独特方式行事,它摧毁自由贸易、压制工商业发展,将工匠视作奴隶,对底层农民进行剥削。因此,当明军占领安南后,他们复制了本土的统治模式。
结果是大量安南工匠被掳走廉价劳动力;底层农民承担重税和徭役;更糟的是,明朝摧毁了本国海外贸易,并试图也摧毁安南的外贸。此举激起了全面的反抗,从地方豪强到知识分子,再到平凡百姓,都对明朝统治不满。而由于海外贸易被破坏,明军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本土财政维持运转。在反抗蔓延之后,即使控制了一小部分沿岸据点,对于获得粮食也变得困难。
黎利领导蓝山起义,在每次失败后迅速恢复力量。他组建了一支兵种齐全、战斗力强大的部队,最终击败了柳升和沐晟率领的援军,使得 明朝在安南的大部分地区失去了控制权。在最后一刻,由于战略上的考虑和实际情况,以及黎利释放俘虏等因素,最终达成了协议,以荣誉投降形式退出越南。
尽管如此,对黎利而言,他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北部湾航线不可逆转衰落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他把目光瞄准占城,与意图吞并占城及其航线,以此来控制中转站抽税。但最终,由于东西方海船之间实现直航,无需经过占城,那些曾经繁忙的地方也不再重要。这场长期争斗最终以双方各有所求告结,而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是一个关于生存与尊严永恒的话题。